《李白诗》纸本 134×68厘米 1994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斯人远去 书画长存
——缅怀著名画家吴传麟先生
撰文 刘龙庭
原文收录于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吴传麟》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瞬间,传麟兄离开我们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缅怀往事,抚今追昔,不禁令人感慨系之。传麟兄在世时,视艺术为生命,对书画事业无比热爱,泼墨挥毫异常勤奋,创作热情极为高涨,为世间留下了不少精美的书画作品。根据笔者体会,做编辑是很辛苦的,联系作者、选稿退稿、书信往还,大量的案头工作往往不被人知,行内戏称是“为他人作嫁衣”。以传麟兄的资质和潜力,如果他能在画院从事专门艺术创作,或许还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对于他的艺术轨迹和画法特点,也是很值得探讨研究的。
传麟兄祖籍山东淄川,1939年12月生于周村(今属淄博市),1952年随父母迁居济南,1954年考入山东省实验中学。这是一座有名的省重点学校,师资力量很强,教学设备完善,教育质量堪称一流。教图画的老师是刘鲁生先生,擅画山水、人物,为人诚朴敦厚,深受学生们爱戴。传麟兄出生于中医家庭,自幼喜爱美术,很早就表现出绘画的天赋,刘先生对他百般爱护、精心培养,倾注了不少的心血。传麟兄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1955年,他创作的彩墨画《植树》曾入选全国少年儿童美术展览,更加激发了他学习绘画的兴趣与热情,除了努力在校学好各门功课之外,他还经常到校外向著名书画家关友声、黑伯龙(亦署白龙)、岳祥书、金棻等诸位先生虚心请教,转益多师,获益匪浅。另外,他还利用节假日骑上自行车,到千佛山、黄石崖、大明湖、趵突泉等风景名胜写生。他在少年阶段便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绘画基础,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看看他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几件作品,例如收入画集的《花溪》、《细雨寒塘野鹭闲》、《海棠鸣禽》等,除了画面题字尚感到有些稚嫩外,章法布局、笔墨运用等已经是像模像样的了。
《松鹤飞瀑图》纸本设色 68.5×68.5厘米 2004
1961年,传麟兄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染织系,这在他的人生旅途上是一大飞跃,在研习书法绘画的方面也跨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20世纪60年代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坐落在北京光华路畔,与坐落在校尉胡同的中央美术学院堪称双星并驰。这里集合了我国一大批绘画精英和工艺美术大师,形成了强大的师资阵营。雷圭元、庞薰琹、张光宇、陈叔亮、张正宇、祝大年、张仃、尚爱松等一批元老级的人物,多为我国工艺美术的开拓者、奠基者,也有我国漫画界的老前辈、著名书法家、装潢设计专家,还有常莎娜、奚静之、袁运甫等学术中坚。1964年美术院系调整后,吴冠中、白雪石、俞致贞等名师又陆续调入该院,更是如虎添翼、耀人眼目。在这样权威学府中修炼五年,绝对是无比幸运之事,在这里所学到的绘画设计知识技能、所看到的名作名画、所见所闻的奇闻轶事,所领悟到的人生与艺术的真谛,自非外行人所能梦见,必然也在其后的岁月里受用终生。该院各系各班同学,均为美术英才,来自山南海北、全国各地,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也可互相观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奋进。应当承认,在人的一生中机遇决定命运,对于传麟兄来说,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出了校园,外面是一座更广大的课堂。具有悠久历史的祖国首都北京,到处充溢着浓重的文化气息,庄严肃穆的故宫、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革命博物馆、中央美院陈列馆……一年四季,各种展览目不暇接,内容丰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于学习绘画的莘莘学子而言,这里面更有学校里面学不到的内容。故宫绘画馆、中国美术馆、美院陈列馆,尤其是传麟兄经常留连忘返的地方。他在这里细心观摩欣赏古今名作,目识心记,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眼力与学识,犹如涓涓细雨滋润禾苗一样,哺育着未来的画家茁壮成长。
《春雨潇潇》纸本设色 67×66厘米 2003年作
出于对书画艺术的执著与热爱,传麟兄曾四处寻访校外名师,不断地登门请教,其中有吴镜汀、秦仲文、郭味蕖等先生,相比而言与李苦禅先生过从尤为亲密。苦禅先生素来为人热情豪爽,艺术造诣极高,笔墨功力深湛。与济南的关友声、黑伯龙都是多年熟稔的老朋友,对他们举荐的这位同乡小友,自然更是分外地疼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绘画技艺、拿手绝活手把手地悉数传授。苦禅先生在向传麟教授写字画画的同时,教育他首先要作一个好人。“人品即画品”,“人品不高,下笔无方”,是苦禅先生的人生信条。对此,传麟兄牢记心中,终生难忘。1965年已是文革灾难的前夕,极左思潮日益猖獗,首都上空弥漫着不祥的阴霾,人们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某日,苦禅老人取出一件扇面,在上面亲笔题字,其文曰:“年余不动笔,书画一道,几近荒废。捡箱中故扇面,及时促就,以赠传麟弟,藏作纪念。今后老矣,尔将归息也!”老人以沉重的心情,将此幅扇面赠与传麟兄。此扇保存至今,成为他们当年师生友谊的珍贵佐证。
1966年,传麟兄在中央工艺美院毕业的时候,史无前例的十年文革动乱已经开始,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他先是在校内参加运动,因态度不够积极而被扣上了“逍遥派”的帽子。其后又被分配到工厂劳动,接受“再教育”,先后当过车工、锅炉工等。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写字画画。其间曾为北京国棉三厂外宾接待室绘制了《井冈山》、《延安风光》等山水画。即使在那段“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他与苦禅先生的联系也未间断,师生互相勉励,共渡难关。在这期间,在先生指导下,传麟兄对书法的练习狠下了一番功夫,对他日后的绘画创作大有助益。
天地翻覆,否极泰来。十年动乱终于结束,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我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980年传麟兄有幸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图片画册编辑室工作,对于一位被压抑多年的中年画家来说,犹如飞鸟入林、龙归大海,使他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迅速地进入了状态,迎来了书画艺术创作的高峰。他在完成编辑任务的同时,抓紧一切时间奋笔作画,艺术风格日渐成熟,这也与他数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密不可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自己的艺术成果向家乡父老和师友们汇报,从1983年至1988年先后在济南和淄博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报刊电台纷纷报道,在美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9年5月,为纪念“6·5世界环境日”,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祖国环境美”书画展,1993年还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个人画展。从此,传麟兄成为首都书画界颇为活跃、颇有影响的书画家了。(按:关于画家在本单位的工作业绩、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作品在国内外参展、出版、获奖等项情况,请读者参看画集所附年表)。
《待细把江山图画》纸本设色 67×135厘米 1988年作
由于传麟兄在绘画与书法两方面均有传统功底,又接受过现代美术院校的正规教育,再加上几十年来他有机会游览了不少的名山大川,能够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的山水画用笔用墨浑厚苍劲,气韵生动,大气磅礴。从创作理念上,他继承了清代大画家石涛关于“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见解,摈弃了清初“四王”一路及其传派的消极影响。从画法上看,他受新金陵画派(以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等为代表)的浸润较深,画面丰满,色彩也亮丽明快,其章法用笔、山石水口的画法,尤得力于傅抱石先生的影响。记得1963年,抱石先生曾在报上撰文,说“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他的艺术思想与石涛是一脉相承的。宋代苏东坡评唐代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中国画的重要传统。我们看传麟兄的山水画,有几幅都是题了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说明他在作画时,在头脑中经常萦绕着诗人《忆江南》词中的意境。传麟兄以北方人的气质,描绘江南的山川风物,使得画面的意致刚健与婀娜相结合,成为其山水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干笔皴擦的山石,遒劲苍老的树干,纵横交织的树枝,繁密葳蕤的树叶,任意点厾;大面积的烘染,使得画面饱满湿润,充满一派生机。杜甫诗云:“元气淋漓障(障:古代指屏风)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欣赏传麟兄的山水画,有时真的似乎有此感觉。传麟兄在技法方面,染天染水,大胆吸收了水彩画的技法,也受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等画作的影响,尤其大胆地使用西洋红,表现了他傍晚站在澜沧江畔的真实感受。传麟兄山水画中的点景房舍也不同于一般,既不是皖南民居,也不是苏州瓦舍,而是一种红瓦白墙的特殊造型,很明显他是把墙的高度拔高拉长了,初看有点失真,再看就是他的特色了。传麟兄学的是工艺美术,在作品中增加一些装饰意味、房舍有些夸张变形,是很自然的事情。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因此不能单纯以形似的标准要求艺术的表现。再如水中的帆船,他的画法也与众不同,用笔极为轻巧空灵,与沉重的山石树木形成对比,富于动感;传麟兄的作品能做到雅俗共赏,就是很大的成功。
《漫天飞雪眩双目》纸本设色 67×44厘米 1981年
中国美术馆藏
早在中学的阶段,传麟兄就曾向岳祥书、王天池等先生学习过花鸟画。大学阶段,又得到俞致贞、郭味蕖等名师传授,因此,他的花鸟画作品也颇见功力。在构思创作巨幅山水画的间隙中,顺手来上几笔梅兰竹菊,既是一种有节奏的精神调剂,又像“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那样的日常基本功的训练。“能事不受相促迫”,画家往往在这种轻松愉悦的不经意之间,信手挥洒,反而能创作出笔精墨妙的写意画作品,我们从收入画集的花卉作品中,便可想见到画家当时的精神状态。在题材方面,传麟兄尤爱故乡济南大明湖中的荷花,也画亭亭玉立的水仙、娇艳欲滴的海棠等花卉,还有雏鸡、芭蕉、葡萄、野花等,无不用笔挺劲爽利,用墨用色艳丽淹润,令观者既欣赏花鸟草木的自然之美,又能体味到用笔用墨用色的节奏之美,从而感受到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传统中国画历来讲究“书画同源”,历史上许多大画家都是书画兼优。前人所谓写真、写生、写意等术语,强调的是书法用笔的“写”字,而不是涂、抹、描、画,就是强调书法修养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的重要性。在传麟兄学书学画的道路上,关友声、金棻、张正宇等,都是老一辈的著名书法家,李苦禅先生更是强调“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使他很早就知道书法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会员,数十年坚持临帖挥毫,阅读书论画论,领悟体会此中精义。传麟兄的书法作品宽博舒展、奔放大气,继承了米芾、黄庭坚、郑板桥等名家的传统又自出新意,在字形上富于变化,布局章法、字体结构颇有“画意”。
《陆游诗句》纸本 68.5×137.5厘米 1996年
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曾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传麟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前辈书画家的艺术主张,也使自己的书画作品“以笔给力,以墨取韵”,从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刘龙庭 壬辰年春节后撰于
北京东城之怀鲁思齐斋
(转载于北京收藏在线)
【作者介绍】刘龙庭(1941.11—)山东潍坊人。字任之,号潍水,笔名鲁青、云汉,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1957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1958年并入山东艺专。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研究生,198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81年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历任《中国书画》编辑、副编审,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审读室主任。现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中国书画》副主编。编辑工作之余,着重宋元明清书画艺术研究,兼书画创作。参加编辑的《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卷,获1986年中国图书荣誉奖。发表有论文《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及其艺术》等 。作品有《举世奇创》、《凌霄》等,论文有《赵孟頫艺术》等。参加编辑《中国书画》(丛刊)、《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出版50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