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乐艺术的领域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与实践方式,即完全声乐与片面声乐。它们代表着对声乐艺术的不同理解与追求,也反映出当下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完全声乐是一种全面、系统、完整提升演唱水平的综合性声乐评判标准。它的基本内涵丰富且层次分明,包含了基础内涵的声音、艺术、文化三个层次。在声音层面,它不仅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发声技巧,更注重声音与情感的融合,使声音成为表达艺术与文化内涵的工具。艺术层次则强调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演绎,包括对音乐风格、情感表达、舞台表现等方面的把握。文化层次更是完全声乐的核心之一,它要求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理解和传达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演唱不仅仅是声音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除了基础内涵,完全声乐还有拓展内涵的综合与全面两个层次。综合层次强调演唱者在声乐学习与表演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理论、表演艺术、文化知识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层次则要求演唱者在各个方面都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不仅要有出色的演唱技巧,还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文化素养和舞台表现力。
完全声乐的教学方法采用教练法,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与之相对的是片面声乐。片面声乐的主要特点是仅从声音层面理解声乐,过于注重声音训练,而忽视了声乐艺术的其他重要方面。一个明显的证据是,当前线上线下众多专家教授讲课,90% 的内容仅限于声音训练,美其名曰 “好声音”。这种片面的理解和教学方式,导致演唱者往往只追求声音的完美,而忽略了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文化底蕴的支撑以及艺术修养的展现。
有人将完全声乐与传统声乐进行对比,主要是因为对“传统”两个字的理解不同,此传统非彼传统。对比中的传统声乐是指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多数人对声乐的片面理解,是一种惯性认知,而不是从历史上看,形成深厚底蕴的传统声乐。形成深厚底蕴的传统声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样注重演唱者的素养和艺术追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作品,对声乐艺术的贡献不可忽视。
在片面声乐的影响下,演唱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他们可能能够演唱出优美的声音,但却无法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使演唱显得空洞无物。而且,由于缺乏对声乐艺术的全面理解,演唱者在舞台表现上可能会显得单调乏味,无法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体验。
完全声乐强调演唱者要自然、朴实地唱出歌曲的思想、内容、情感,达到唱歌的最高境界,即消除歌唱和表演技巧痕迹,“唱” 的是 “歌”,唱出歌曲形象。这是每个歌唱演员都梦想和执着追求的境界,就如同播音员不能有播音腔一样,歌唱家也不能有声乐腔。而片面声乐培养出的演唱者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因为他们过于关注技巧,而忽略了对歌曲本质的理解和表达。
完全声乐与片面声乐在理念、内涵、教学方法以及演唱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完全声乐代表着一种科学、全面、系统的声乐理念,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演唱者,使声乐艺术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而片面声乐则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加以反思和改进。只有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我们才能更好地追求声乐艺术的真谛,推动声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