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都基金会的官方首页,红色字体的“帮助社会、回馈社会”口号出现在醒目的地方,基金会的新闻在显要位置滚动播放,从这些新闻可以看到基金会所操作的各种公益项目。看上去,这个被称为“国内最大的个人慈善基金(微博)会”似乎一切如常,人们很难通过官方网站觉察到这个基金会其实正陷入一场舆论的诟病之中,“诺而不履、履而存疑”是目前它带给社会的主要印象。
6月19日,陈发树大举减持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600600.SH,以下简称“青岛啤酒”)股权,套现逾15亿港元后,而这些股票正是陈发树之前承诺捐给新华都基金会83亿有价证券的一部分。陈发树是否兑现此前“83亿元捐款承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6月20日,因为以大学生就业培训为内容的“蓝天工程”项目存在造假嫌疑,福建省民政厅开始对新华都基金会进行调查,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福建省民政厅下属的民间组织管理局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正责令新华都基金会在近期内拿出相关调查报告。
“目前,我们不方便说什么,一切都等民政厅调查结果出来再说。”电话那头,新华都基金会项目专员倪倩倩的语气显得低调而疲惫,她坦言这几天来一直疲于应付各种媒体的采访,但是她表示对于新华都基金会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基金会目前的运转是良好的。”而新华都基金会秘书长林丹娘则拒绝了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
事实上,一些细节已经发生了改变。记者发现之前一直挂在首页的“陈发树先生将其个人持有的市值83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捐赠给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的消息悄然消失,基金会介绍中“中国国内最大的个人慈善基金”的字眼也被删除。
承诺捐款83亿到账仅1亿
时间回到2009年的10月20日,陈发树宣布捐出价值83亿元人民币的有价证券,设立中国国内最大的个人慈善基金—新华都慈善基金。陈发树本人将担任基金会会长,新华都总裁兼CEO唐骏(微博)将担任基金会的执行理事长,全面负责基金会的管理和日常运营。基金将参照美国盖茨基金会的运作模式来进行公司化运作和管理,委托中国国内专业机构进行基金托管、账户管理和投资顾问,定期向社会公开基金运作状况和计划。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将负责基金的资金托管。
记者从福建省民政厅的公告中获知,新华都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9月30日,当时注册资金为1亿元,业务主管单位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记者致电该业务主管单位,但没有人接听电话。
从基金会每年都会发布的工作报告中,记者发现基金会的公益项目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采用的方式包括资助办学、对个人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及提供就业培训等。记者在一份《新华都慈善基金会2011年度工作报告》中获知,虽然因为83亿元的承诺捐款而号称“中国最大的个人慈善基金”,但是去年,基金会的账面资金仍然只有1亿元,而在这一年,基金会一共只完成7个项目。而截至今年6月,在基金会首页出现的项目实施动态只有3个,它们是1月份向福州市人民政府捐资5亿元创立新华都商学院 ,以及5月份在安徽和江西的两所获捐小学的揭牌仪式,如此少的项目,显然与其声称的规模不相符。对此,倪倩倩告诉记者,对于一个成立仅3年的基金会,新华都的项目其实算多的,新华都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办学上面,援建一所学校起码需要半年的时间,因此项目完成的数量会显得少一些。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公益,尽量做到公开和透明,”倪倩倩对基金会的未来表示乐观,“目前,基金会仍然在正常运转……基金会确实帮助了一些人。”
83亿空头承诺暴露
6月19日,陈发树大幅减持青岛啤酒,不仅引发了市场对新华都下一步资本运作的猜想,也引起了社会对这笔资金的去向的质疑,毕竟这是一只“名义”上已经捐赠出去的股票。
2009年10月21日,新华都发布的一则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发树先生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指出了83亿元捐款所包含的内容:“本次捐赠的83亿元有价证券包括陈发树先生个人直接或间接持有的紫金矿业、青岛啤酒等股权,不包括陈发树先生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我们可以发现,青岛啤酒的股权是明确属于被捐赠出来的83亿元有价证券的一部分。
对于套现资金的去向,记者多次联系陈发树和新华都集团,都没有获得答复。而新华都基金会也表示近期没有资金注入的计划。
事实上,自从陈发树的83亿元捐款承诺一经问世,社会和媒体就对这笔资金到位的期限保持着强烈的关注。针对这笔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时代周报还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2010年7月22日本报报道“陈发树曝空口慈善秀,83亿捐款仅到账1.6亿”)。而此次,陈发树的大幅减持,只是将这种空口承诺彻底暴露出来而已。
对此,福建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一位官员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并没有职权去追讨别人承诺的83亿元,我们只能监管已到账的资金。”
同时,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承亮告诉记者,我国合同法虽然规定赠与合同是一种诺成合同(第一百八十五条),但是,合同法在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赋予了赠与人任意撤销权。这样一来,赠与人在承诺赠与之后,仍然是可以随时撤销赠与的。所以,从法律上看,陈发树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对于不兑现捐赠承诺,目前只能从社会道德层面进行批判。
蓝天工程涉嫌造假
如果说对于陈发树的诺而不捐,我们只能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那么新华都基金会的“蓝天工程”,则因为其在运作中的种种问题,而必须接受福建省民政厅的调查。
蓝天工程本是新华都基金会最早推出的三大公益项目之一。3个项目中的“阳光计划”主要是帮助中小学校的援建,而“菁英计划”和“蓝天工程”则主要涉及大学生的资助与就业培训。不难看出新华都基金会的原本打算,是通过这3个项目建立一套涵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的公益援助模式。
新华都基金会在2010年开始运作“蓝天工程”项目,但很快被媒体发现其合作伙伴“上海志优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志优”
)的注册地址并不存在,很可能是一个空壳公司,基金会声称投入的近245万元善款亦去向成疑。
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蓝天工程”本身也存在造假的嫌疑。
根据《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2010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10年3月,为履行“蓝天工程”,基金会组织近百所高校学生求职就业培训,新华都慈善基金会支付给上海志优共14320人的培训费,而上海志优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其根本没有培训资质。时代周报记者随即联系涉及培训的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而这些高校均表示从未听说过该项目。
“蓝天工程”所涉及的资金投入也充满疑问。
除了2010年工作报告提到的244.972万元善款去向成疑之外,2011年年报中一笔123万元再次存疑。这一名为“提供就业培训”的项目内容简述为“帮助大学生就业”,项目年度支出为123.004万元,在随后的成绩总结中项目被描述为“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除此之外再无这一项目的其他内容,比如如何开展、合作方是谁、为哪些大学的大学生提供了培训、培训的内容、方式以及场所等均未列出。
有趣的是,在基金会的网站发布的《2011年年度工作报告》中,这笔项目支出已经不存在了。而在福建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网站发布的《新华都2011年年度工作报告》中,这笔支出仍然存在,而合作方正是上海志优。
对此,新华都基金会的秘书长林丹娘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这个项目之前主要由唐骏进行操作,目前已经关停,福建省民政厅正在对项目进行调查,而唐骏在2011年8月就不再担任基金会的任何职务,当记者向林丹娘问及此项目关停的原因时,林丹娘很快挂断了电话。此外,记者多次与唐骏进行联系,均未获得答复。
负责调查此项目的福建民间组织管理局也回避了针对调查的访问,一位官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近几天媒体的关注度太高,而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管理局方面也并不好说什么。”
武汉市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的文峻律师则向时代周报记者明确表示,“如果调查结果出来,蓝天工程的情况属实,这已经是造假行为,很有可能受到法律的追究。”
慈善不能用来作秀
现在回头来看,新华都基金会的建立更像是一场作秀的一部分。
陈发树白手起家,到成为坐拥250亿元的福建首富,除了其丰富的商场经验和独到的战略眼光之外,还因为他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零售业的激烈竞争和企业的家族色彩,让他在很早之前就一再表示,新华都要“走出去”,提高知名度。也正因为如此,2008年陈发树斥资10亿元聘请唐骏作为经理人,打响了新华都的品牌。唐骏加盟新华都不久,陈发树就开始活跃于资本市场,各种大手笔的买入卖出让2009年的资本市场为之瞩目。而随后新华都基金会的建立,则是新华都“走出去”战略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天价的捐款承诺不但让新华都、也让陈发树在2009年出尽风头,“中国巴菲特”的称号也随之而来。
如果慈善只是被用来作秀,怀着用慈善来提升企业品牌和搞好政商关系的目的,那么后面的捐款承诺成空、基金会管理混乱、公益项目出现问题等各种负面新闻的出现就不是一种偶然。
而就目前来看,新华都基金会似乎正越来越偏离陈发树在建立基金会之初所提到的“帮助社会、回馈社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