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联盟海南地震救援队携带破拆、顶升装备21日凌晨赶到成都,然后直奔雅安。 壹基金官方微博照片
本报深度记者 石念军
壹基金为什么那么红?
雅安地震发生后,马化腾,柳传志,史玉柱,王石,潘石屹、张欣夫妇……一大批企业界、娱乐界的明星排他性地选择壹基金来捐助。
对壹基金而言,这是新的压力;对红会等官方慈善组织而言,这是新的警醒。尽管在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看来,抗震救灾初期,简单地以募捐数额“论英雄”并不合适。但5年来,历经“5·12”大地震的爱心井喷,又目睹慈善组织的一些“黑幕”,公众现在“用脚投票”实属必然:“谁把透明做得彻底,就越能够获取公众信任。”
新一届中央政府有关向市场和民间组织放权的声音犹在耳边,突发的雅安地震,则考验着民间组织的即战力,也考验着他们的抗压力和成长性。
>>“壹基金“”速度:震后27分钟
在壹基金的发展史上,4月20日注定与众不同。
“正在联系当地的伙伴了解灾情,关注并随时准备行动!”4月20日上午8:29,雅安7.0级地震发生后仅仅27分钟,壹基金新浪官方微博第一次做出反应。
根据微博平台的信息汇总,这比四川省军区成立指挥部晚9分钟,比中国红十字总会“祈祷平安”则早了11分钟。随后的8:40,壹基金就发出信息:“出发了。”
“四川省的两支队伍率先赶到了一线。”壹基金秘书长杨鹏告诉记者,截至21日16时,壹基金救援联盟在芦山县太平镇等重灾区,进行搜寻救人作业的队员共有64人,“另外还有57人正往灾区赶。”
外界纷纷赞叹壹基金的响应速度。杨鹏介绍,雅安地震后,壹基金按照既定的组织预案,迅速调度各地救援联盟成员,前往灾区参与以救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救援,千斤顶、医疗包、睡袋、帐篷、矿泉水等救灾物资的输送同期开展。
而从壹基金发出震后第一条微博时,公众多年对它的观察与信任就开始发酵,并迅速引爆了募捐。新浪微公益、腾讯乐捐、天猫网店、支付宝E公益平台……壹基金通过网络募捐渠道吸引爱心,地震发生16小时,已有超过23万人次的爱心人士和企业捐款。
“通过网络平台向壹基金联合救灾雅安专项救援捐赠善款总额1200万元;此外,银行账户收到善款311万元。”而这只是到账善款。杨鹏解释,根据壹基金统计原则,只要未到账,捐助承诺就不体现在统计中。因此,每日公布数据与微博上的数据并不完全一致。
网络舆论则迅速聚焦,尤其是自20日中午开始,马化腾、柳传志、史玉柱、王石、潘石屹夫妇、赵薇等名人纷纷承诺通过壹基金大额捐助。
与此同时,红十字会等官方慈善机构“募捐乏力”的短时表现,开始成为网友们戏谑与吐糟的对象。尽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王名等人均认为,如此简单的类比并不合适,可舆论显然无暇顾及。
>>“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证明”
中国NGO研究界的一个普遍观点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NGO飞速发展的一个契机。
李连杰2007年成立的壹基金,就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与重建中表现可嘉,但远不及今天如此受追捧。
“2008年的时候,壹基金也受到了公众的欢迎,但那时还不曾发生诸如郭美美事件等,彼时的喜欢,可能更多是建立在民众普遍信任慈善公益组织的基础上。”杨鹏说,现在更像是民众自觉的“有选择的行为”。
壹基金上一次被聚焦,还是2010年底的“独立”风波。彼时,李连杰团队执意从“挂靠”中国红十字会的“私募”,转为具有独立运营法律资格的“公募”。犹如蚕蛹破茧,壹基金成为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从组织架构上撇清了与红会系统的关系。
此举让知名度日益攀升的壹基金不只在2011年避免了被指摘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舆论“误伤”,而且还以自身专业性和透明度,赢得了更大空间。
王振耀认为,这也契合了汶川大地震以来NGO自身组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大氛围。汶川大地震期间,时为国家民政部慈善救助和社会福利司司长的王振耀,作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实际决策者,亲历了中国慈善事业的高峰发展和NGO的井喷式生长。在他看来,NGO的立足之本就在于专业性、组织化和透明度。
网友“FranK王贝”这次通过壹基金捐款10万元后说,“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证明,证明我的每一分钱的去处,将来我想去雅安看望那些受我捐赠的人们。”
透明度和专业性是底线,杨鹏说,“底线问题决不可逾越,比如绝不允许发生贪腐以及欺诈行为。”观察者亦赞成,比如聘请专业的审计和会计事务所参与审核、记账等工作,帮助壹基金在复杂的环境内积攒信任。目前,已由毕马威负责为壹基金记账。
专业性还体现在救援联盟成员的遴选上。杨鹏介绍,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壹基金预计有超过120名救援队员在灾区一线,这些队员不仅有专业技术积累,而且日常均有救人科目的训练和救援工作的实战经验。
此次在第一时间赶赴雅安的西安灾害救援队,就曾参加西安灞桥毛西山体滑坡等几次比较大型的灾害救援。杨鹏说,救援队不接纳没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员,因为紧急救援和从事公益一样,“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理性的热情”更有效率
王振耀认同,如果说NGO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井喷,雅安地震则无疑是对NGO过去5年成长的集中检阅。
汶川大地震后,王名著书评述紧急救援中的NGO力量。他认为,中国的NGO机构比较小,灵活性强,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迅速,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救助,而且能够马上组织捐款捐物和动员志愿者。
在王振耀看来,壹基金之所以能短时间募集一定规模的善款,很大程度上就是NGO自身灵活性的体现。比如,其在线募捐的方式让公众的参与更加方便。
诚然,与武警、部队、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队伍相比,壹基金等NGO在规模和救援效率上难以望其项背,但专业性和组织化水平的提高让他们有机会做到“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汶川大地震后,NGO内部也在不断总结、培训,这都让他们有能力做得更好。”王振耀说,比如壹基金,在类似北京“7·21”暴雨等突发灾难中的参与就积攒了不少实战经验。
壹基金还只是众多NGO中的一个代表。这次,红十字会系统的救援队伍也赶在前列,而新浪微公益、芒果V基金等民间公益机构亦纷纷第一时间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
王名也认为,“NGO在汶川大地震时就展现出了很系统的力量,这一次,就目前有限的信息观察来看,在组织化、专业性和影响力方面,更有进步。”
除了NGO自身的努力,王振耀也注意到,近年来,NGO注册门槛的降低、逐渐放宽的政策空间都促进了NGO的成长。同时,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也让NGO拥有更为便利的沟通渠道和互动平台。
眼下的情形则让壹基金既感动又紧张。杨鹏坦言,当前氛围与2008年截然不同。“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通过NGO捐款,这是信任更是考验。”比如一旦募捐规模暴涨,考验运营能力的同时也势必会影响效率。
显然,纵使壹基金截至目前的表现值得赞许,但只有一个壹基金还远远不够。正如媒体观察人士所言,“民间资源总归是越多越好,最有效的救援恰恰是灾民自救。”王振耀坦言,培育更多专业性和组织化程度较高的NGO参与社会管理,不仅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议题,而且符合国家“社会管理方面向社会组织放权”的改革方向。
因此,NGO们的雅安之旅更像一次“赶考”,需要我们立足当下期许更远。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