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9时,黄昆和丈夫黄满岗出门了。他们要去拜祭父亲黄敏权。大约半个小时后,这对夫妇来到了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提着一个小篮子装的祭祀品,领了一个烧纸桶,夫妻俩上山往艺术墓区走。来到父亲的墓前,黄昆用手拂拭了一下墓碑前的灰,母亲悼念父亲的诗一字一句映入眼帘,“风雨人生七六年,辛苦耕耘桃李园。桃李满园结硕果,功成驾鹤归自然。——未亡人杏枝悼。”“在父亲病重期间,母亲为父亲写了很多首诗,这一首是父亲逝世后母亲怀念父亲所作。我们很怀念父亲,父亲深深地影响了我一辈子。”黄昆动情地说。 父亲让山区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民族山区教育界先贤”,这是黄敏权墓志铭中的一句话。黄敏权是百色人,从广西大学毕业后就回到百色,到了德保县从事教育事业,一扎根山区教育就是一辈子。黄昆是黄敏权的小女儿,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最了不起的事情便是创建了德保县第一所中学——敬德中学。“那所学校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是父亲亲手建造、制作的”。 百色德保县,是一个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书是很艰苦的。当年,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们1个月才回一次家,从家里来就带够1个月的米和一些黄豆。这些孩子每天就是蒸一小碗饭,上面铺几颗黄豆,再买几分钱青菜吃。 爱生如子的黄敏权把学生的苦都看在眼里,他很怕看到孩子们因为贫困而放弃读书。黄敏权拿出自己的工资,给这些贫困的学生买吃的,妻子袁杏枝也拿布票买布给学生们一针一线地缝新衣服。就这样,黄敏权夫妇教书育人一辈子,也扶助、支持和鼓励山区里的这些孩子一辈子,就是要他们好好读书。 如今,那些得到过黄敏权帮助的孩子很多都飞出了大山,来到城市,并且都成了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每年清明,都有很多学生来看望父亲。”黄昆说,也许正是父亲无私地付出,让山区的孩子用知识改变了命运,才得到这么多学生的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