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院长余建华办公室书柜里,整整齐齐放着一大叠来信,这些都是他的“战士患友”写来的—— 入伍28年来,这位妙手仁心的医学博士,竭尽心力服务部队,被基层官兵亲切地称为“爱兵好院长”。 “看不得战士伤心” 去年6月,余建华在总队医院巡查,发现一名战士在门诊部抹泪。原来,这名战士手臂不慎受伤,“普外”医生怀疑是骨折,建议去“骨科”;“骨科”医生一看有外伤,建议去“普外”;推来推去,战士伤了心。 “我最看不得战士伤心。”余建华大怒,当即责令相关医生在全院大会做深刻检查,并扣发当月岗位津贴奖金;同时,向这名战士赔礼道歉。此事在医院引起强烈反响。“部队官兵不满意,就是工作不到位。”医护人员从此记牢了这个“教训”。 “救治部队官兵,要不惜一切代价,再多的费用也要花,再贵的药品也要用,再好的设备也要上,再远的专家也要请。”余建华经常这样要求部属。 2009年3月,黄冈支队战士张磊因煤气管道爆炸二度烧伤。囿于当地医疗条件,张磊伤情无法控制,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由总队医院出钱,马上送到武汉治疗烧伤的专业医院!”余建华当机立断。有人提醒“转院途中风险很大”,余建华义无反顾:“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百倍努力。如果路上出了事,我负全责!”在张磊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在风险责任书上签字。之后,余建华派人千里购药,数请专家,最终,让张磊与死神擦肩而过,完全康复。医院为此支出27万多元,余建华前后奔忙两个多月。近些年,总队医院就是这样累计接诊部队伤病员近10万人次,留下说不完的感人佳话。 5次巡诊就为一个兵 “恩施支队一中队战士李强半月板拉伤术后恢复中;襄阳支队谷城县中队战士张文兵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黄冈支队警勤中队新兵王强入伍后一直失眠……”这是余建华随身携带的基层官兵“病情档案”记载的内容。每次下部队巡诊,他都要带着它,逐个对号诊治。 荆州市支队战士肖成刚,曾在总队医院做过手术。让他没想到的是,余建华5次到荆州市支队巡诊,次次亲自检查肖成刚的康复状况。“他就像我的亲生父亲!”肖成刚逢人便讲。“5次巡诊为了一个兵”的故事,至今被基层官兵津津乐道。有3名患慢性疾病的战士而今已经退伍,余建华仍多次给他们打电话,了解病情,指导就医。 去年9月,余建华收到某中队一名战士的来信,称其在电站驻守两年,可能受到电磁辐射伤害,要求医院给帮忙“评残”。当时,有人觉得这名战士是无理取闹,但余建华不这么想。他认为这名战士的担心,有一定代表性,处理不好,会影响中队一批战士安心服役。于是,余建华带队到这个中队,为战士做全方位体检,用事实消除了战士们的疑虑。 余建华多年潜心钻研,获双博士学位,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在医学领域取得很多科研成果。“只有掌握良好的医术,才能更好地为官兵服务。”余建华说。近些年,余建华带领医护人员深入基层巡诊6000多人次,使基层一些常见病得到有效防治,30多名重症官兵康复重返队伍。“您来了,我们就放心了。”基层官兵把他看成自己健康的“保护神”。 “像我们编外指导员” “作为部队医院,要坚守‘为战而医、为战而研、为战而训’不动摇,要学会走出一条保障战场与服务市场协调发展新路。”在医院党委会上,余建华常常这样说。 在余建华主导下,医院建起一支76人的应急医疗救援分队,实现“拉得出、展得开、救得好”的应急保障目标。 “处突的官兵最辛苦、最危险,他们战斗在哪里,我们就要保障到哪里!”部队每次执行重大任务时,余建华总是带领医护人员和一线官兵战斗在一起。
[责任编辑:曾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