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彩斑斓的世界突然陷入无尽的黑暗,巨大的反差带来的痛苦,也许会摧毁意志薄弱的人,然而失明后的杨佳,并没有让自己的人生停滞在黑暗里,她用坚强的心,不断超越自己。她使我们坚信,知难而进,人生依然阳光灿烂。 失明只是人生旅途的一个站点 见到杨佳,很难将她与盲人教授联系在一起。她平静地看着我们,面带微笑,举手投足中透出一份优雅和淡定。同她的很多学生一样,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她的双眼竟已失明。 1978年,15岁的杨佳考上郑州大学,19岁留校任教,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4岁成为该院最年轻的讲师……一路走来,春风得意。谁会想到,命运之手竟会将这一切全部夺走。1992年,她被确诊患有一种罕见的黄斑变性导致的视神经萎缩,视力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慢慢消失。那一年,她29岁。随之而来的是婚姻家庭的破裂。 杨佳的人生陷入低谷,但顽强的她却丝毫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摔倒了100次,就101次站起来!”在父母的帮助下,杨佳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不能看书,她就听书;不能写字,她就学盲文。渴望重返讲台,她每天不到6点就出门,在老父亲的搀扶下挤地铁、坐公交,辗转到教室。课堂上,板书时,她用左手紧贴黑板丈量尺寸;操作台的触摸屏上,她贴胶布做记号完成多媒体教学。 重新回到讲台,杨佳在第二年被评上了副教授,接着,利用新的电脑语音软件,还编写出版了《研究生英语写作》、《研究生英语阅读》等几本著作。 被誉为“中国的软实力” 2000年,失明8年,37岁的杨佳,以惊人的毅力考上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老师变学生,上课变听课。课堂上,杨佳靠着学校提供的一台特殊键盘,记录老师讲课内容;课后,为了完成每天500页的阅读量,她把书扫描进电脑,再用软件读出来。为了赶进度,她听书的速度,达到了每分钟400个英语单词。杨佳说:“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甚至通宵达旦,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种信念:学成报效祖国。” 就这样,杨佳不但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还超出学校规定,多学了3门课程。她的毕业论文《论邓小平的领导艺术》,征服了曾效力于4位美国总统的顶尖教授大卫·戈根,破例为她打出了哈佛的最高分“A+”。“毕业典礼上,当我从院长约瑟夫·奈博士手中接过证书时,他对我说:祝贺你!佳,你是‘中国的软实力’!顿时,全场几千名师生自发起立,为我,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年以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鼓掌欢呼,那一刻,我非常激动,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是好样的!中国的残疾人是好样的!” 愿为人民利益鼓与呼 哈佛学成归来,迎接杨佳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光明世界。 2002年,杨佳首创了“经济全球化”、“沟通艺术”课程,而且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制定了NP3S专业标准。2008年,杨佳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一个人以何种方式获取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杨佳如此说亦如此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积极为人民利益鼓与呼。她的建议《怎样做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被有关方面采纳;她还就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10多项涉及维权方面的问题在政协会议上呼吁;对节能减排等问题提交提案。 对残疾带来的不便感同身受的杨佳,更是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她参与推动制定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国际公约——“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2006年12月13日在联合国获得通过;她参与起草新世纪残疾人权利《北京宣言》,积极推动中国残疾人维护权益与国际的接轨。2008年,杨佳成功竞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委员。第二年,她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副主席,并在2010年年度选举中再次连任,成为4位官员中唯一的连任者。 目前杨佳正在国内开启《科技助残全球化及标准化》这一科研项目。她说,残疾人要“平等·参与·共享”,科技一定要先行。中国能否把这个领域做好,让国人受益、打开世界市场,也关系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是一项崭新、庞杂的工作。作为九三学社社员,杨佳已通过参政议政渠道向有关方面建议由政府成立“科技助残全球化研究中心”,设专门团队展开探索。 今年5月14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将校友成就奖授予杨佳。120个候选人中,评委选中了她,“作为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杰出女性代表,杨佳长期从事保障残疾人人权和权益的工作。”“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和人权作出了杰出贡献,不只是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光明日报记者王海磬 李 可)
[责任编辑:曾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