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贸企业合理避税尚无良策之时,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显然让地方政府松了一口气。 9月15日,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开始下调,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 11%;煤炭、天然气、石蜡、细山羊毛、木炭等,取消出口退税。 而在此之前不久,杭州市上城区国税局的一份调研报告还显示,该区7成外贸企业通过利润转移等手段,造成账面长期亏损,从而成为企业所得税零税负户。但它们在不纳税的同时,却在持续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据悉,去年该区外贸出口企业共缴纳所得税312万元,而当年上城区的出口退税却高达2.86亿元。 长期“亏损”避税 上城区国税局这份报告指出,去年该区190户外贸出口企业中账面亏损的有147户,占总数的77.36%。这些外贸出口企业业务不断增长却连年账面亏损,成为所得税零税负户。但这些公司却一直在正常经营没有倒闭,有转移利润的嫌疑。 “国家有很多促进外贸的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政策,有这么大的亏损面,这是不正常的。”杭州市国税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人士认为。 去年,上城区190家外贸出口企业的销售总额约24亿元,出口企业共缴纳所得税312万元,而当年上城区拿出的出口退税则达到了2.86亿元,平均每家得到出口退税150余万元。 “做大成本使账面亏损以规避所得税,在外贸行业是很普遍的现象,”杭州某电器企业外贸部门章先生透露,“常用的手法是把运费、库存、应收账款等项目‘做上去’,绝大多数外贸公司都不是公众公司,不容易查出来。” 除了“做大成本”,通过转移定价和避税地注册公司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利润;高进低出,提高原材料、产品采购价格,将利润留在关联供货方;低价出口,将利润转移到境外的关联企业;在低税负的地区设公司,业务发生在境外使利润转移到境外企业等手段,则在上城区国税局的报告中提及。 这些手法在法律上并没有明显的漏洞,这种转移利润的手法,令税务部门颇感头疼。 “8月份,又有多家外贸企业以亏损为由,进行零所得税申报,”上城区国税局人士无奈地表示,“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政府和企业的博弈 外贸企业规避33%企业所得税的同时,又享受了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在出口额不断猛增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退税压力越来越大。 “出口货物在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征收了17%的增值税,这部分税收地方有分成,但地方财政退税的绝对额远远大于增值税的分成部门。”杭州市国税局有关人士表示。 为了鼓励出口,我国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2003年前,中央财政承担了全部退税支出。2004年,国家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中央财政负担75%,地方财政负担25%;2005年1月1日起,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调整为92.5%比7.5%。 虽然出口退税地方分担比例下调,但浙江、广东、江苏等出口大省的地方财政,仍有较大的退税压力。 商务部驻杭州特派员办事处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共办理出口退税34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2.7亿元。在省属65个市、县中,出口退税额超过出口退税基数的有55个。 杭州市国税局人士透露:“去年杭州市国家核定的出口退税基数是37亿元,实际退税却达到87亿元,地方财政负担超出基数的7.5%约为3.75亿元;今年估计出口退税总额要达到100亿元。” 采访中发现,有的地市政府部门,会因为企业增值税和出口退税地不一致而要求外贸企业搬离。杭州一家年退税超过1000万元的皮草生产企业透露,他们的原材料和部分出口产品是外地采购的。因为增值税缴给了当地,退税却在杭州,杭州的政府部门表示,如果企业搬走可给予奖励。 “现在是出口越多越不受欢迎”,在浙江和上海都设立了外贸公司的余先生表示,地方财政退税有压力,很多地方出现拖延退税、欠税情况,导致外贸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 “现在,上海大部分地区都不欢迎设立外贸公司。”上海市徐汇区某外贸公司的梁经理说,他们公司是2003年在机场镇某经济城注册的,出口产品全部从外地采购,年出口退税约500万元,“2004年下半年,机场镇有关部门曾动员我们搬离。后来经济城内的许多外贸企业强烈反对,拖到2005年,搬离的事不了了之了。” 知情人士透露,杭州市有关部门将加大对长期亏损外贸企业的检查和税收征管力度,将采取措施使“长亏不倒”的外贸企业“出局”。同时,在新办外贸企业的审查方面,也将从严控制。 有外贸公司人士表示,现在外贸出口竞争太激烈,大家都在拼价格,产品出口报价低于出厂价都不稀奇,因为算上出口退税,外贸公司还是有利润的。 有专家表示,退税率政策调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出口产业结构。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去年外贸出口平均利润率在3%-5%之间,纺织品则只有1%-2%的利润率,出口退税率下调,外贸企业避税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多。 来源: 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