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映振 近些年来,频频爆发的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造假售假丑闻给消费者、企业、产业,乃至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引起政府、媒体乃至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强烈关注。如何引导企业正确认识社会责任,进而积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担负着日益重要的使命。然而,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民营经济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一般认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策略从形式上主要包括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升级与创新、国际化和业务转型等。但是,从企业实际运行来看,组织文化层面的转型升级无疑是重要内容,有利于树立品牌资源,并为各项转型升级策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企业获得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员工也会对较高社会责任的企业表现出更强的认同感,更容易实现企业价值观与员工自我价值认同的一致,进而提高企业绩效;而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鼓励员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营造合作、创新、相互信任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深远的影响。 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两种动机:工具性动机和规范性动机。工具性动机指企业之所以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因为这样做是一种实现企业经营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规范性动机理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基于价值判断,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它都有一种伦理性的社会责任,应当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回应。无论出于哪种动机,企业自身的良性生存和发展应该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基础。所以,从战略性的角度考虑,探索民营企业和社会共享价值的社会责任参与方式,最大化其社会责任行为可能创造的企业价值,是保证民营企业可持续地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公益与企业利益双赢的核心议题。 实践表明,企业的认识和道德自觉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为企业创造履行责任的良好环境。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基于我国国情和社会管理的实际,党委政府的决心和工作力度对企业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具有主导作用。政策的支持包括规范市场行为、给企业减负、制定相应支持政策等,通过建立完善、互惠互利的机制,激发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这方面,始于1994年的光彩事业就是个典型案例。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互惠互利,义利兼顾”的原则,以扶贫开发为重点,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以项目投资为中心,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并通过包括捐赠在内的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进步。光彩事业的发展,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又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时顺应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现了国家、贫困地区人民、企业和企业家多方共赢。
第二,要发挥好社会的支持作用。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媒体和社会组织更应发挥积极作用。媒体可以通过及时曝光企业非法经营、违反道德的生产行为和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大力宣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发挥积极的倡导作用。社会组织可以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为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提供资金和物质的帮助,社会组织可以帮助企业弥补开展公益活动缺乏专业性和人力缺乏的困难。 第三,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民营企业要提高认识,从战略层面系统地考虑企业社会责任,把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发展结合起来,寻找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注重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三者有机统一,树立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从生产经营到组织文化的全面转型升级,实现社会公益与企业利益双赢的局面。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副院长】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