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红雷演讲:《社会企业:从马克思到孔夫子》
7月7日上午,由国际儒联主办的“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企业经营管理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兼企业儒学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兼儒商会会长、博鳌儒商论坛理事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黎红雷教授应邀发表大会主题演讲《社会企业:从马克思到孔夫子》。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黎教授认为,马克思这段话为我们全面认识“资本”的属性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首先,“资本”是人类社会的创造,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其次,“资本”既可以表现为“私人资本”,也可以转化为“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最后,在“社会资本”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企业”,与“个人资本”所形成的“个人企业”相对立,即可以避免私人资本的弊病,超越私人企业的局限,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文化资本”是当代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对一定类型和一定数量的文化资源的排他性占有。黎教授认为,正如西方人独特的文化资本“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样,东方人独特的文化资本“儒家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改进。
黎红雷演讲:《社会企业:从马克思到孔夫子》
儒家主张:“义以生利,利以平民”、“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等。儒家的这些教导,成为历代儒商的思想基因,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的企业家,正是秉持儒家所赋予的“文化资本”,而突破西方企业家同行的局限,走上了从“私人资本”到“社会资本”、“私人企业”到“社会企业”转化的康庄大道。
黎红雷演讲:《社会企业:从马克思到孔夫子》
黎教授最后指出,中国当代企业家汲取孔夫子的思想智慧,落实马克思当年的天才设想,推进从私人资本到社会资本、私人企业到社会企业的转化,将 “老板”与“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将“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积极性融合在一起,将“贡献”与“分配”的质和量联结在一起,从而为企业的“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这就表明: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蕴藏着解决当代企业与社会发展难题的不朽智慧。“孔夫子”和“马克思”,在这里完全可以交会互通,以共同造福于当代人类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