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之声昨天(30号)报道了广州储户张庆伟,存在中国银行借记卡上的22万元工资,因为盗刷在一天内不翼而飞,愤而质疑银行五宗罪的事情。昨天下午中国银行回应了部分质疑,认为盗刷事件中责任应该举证后由公安认定,不过法律专家和银行卡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应该负主要责任。银行卡的安全,到底该由谁来捍卫? 广州储户张庆伟的这张银行卡是借记卡,没有消费上限,也没有开通消费短信通知,1月9日一天内被盗刷了近22万,他认为银行方面存在漏洞,应该承担责任。 中国银行相关工作人员30号回应经济之声说,目前这起盗刷事件,已经被警方立案为克隆银行卡经济犯罪。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我们现在只能是积极配合警方做案件的侦破工作。 关于责任问题,中国银行表示,“针对不同的银行卡盗刷案件,具体责任认定和划分需在充分举证的基础上,由公安机关等判断、认定。” 但是,一旦进入司法程序,银行往往提出,设有密码的银行卡应该由储户负责,盗刷是因为储户密码保存不当。储户却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银行有过失,大部分都很难胜诉。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说,银行卡被盗刷,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犯罪分子能够复制卡,第二获得密码。密码泄露是储户的责任,但是银行不能识别假卡也有责任。 杨立新:按道理应该说是银行的过失大,它是一个专业机构,储户是个人,双方的注意程度是不一样的,按照过失相抵的原则,银行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而客户承担次要责任。 一位为银行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士也赞成杨立新的观点:银行卡业内人士:我觉得就应该银行来承担,银行提供了整个的安全机制,提供了整个安全服务,你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最少银行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 可以欣慰的是,2012年12月四川成都市中院有一例判决:裁定ATM机无法识别银行卡的真伪,这种安全漏洞及技术风险应由银行承担,银行应该赔偿储户全部存款损失和利息。杨立新认为,这例案件有利于促进银行升级银行卡安全系统。 为了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央行正在银行系统内推广金融IC卡,也就是芯片卡,它具有唯一性,保密性强,复制难度极高,即使密码泄露,只要卡没有被偷走,也不会发生盗刷,安全性比目前的磁条卡要高很多。但是,IC卡的推广速度,受制于费用的问题。 按照央行的要求,从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都要发行金融IC卡。2015年后不再新发行磁条卡。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升级,但是主要困难是IC卡成本比较高。据这位银行卡业内人士透露:对银行来说,成本压力会大一点,目前对银行来说,这成本价在10块钱左右,对比磁条卡贵了10倍左右。 根据中国银联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发行的银行卡约有31亿张,若实行大规模换卡,再加上POS机、ATM机和后台系统的升级改造,费用将超过2000亿元。 目前,银行的策略是:给贵宾免费赠送芯片卡,但是普通客户可能会收取20-30元不等的费用,偶尔的促销活动中可以不收卡费。 主管部门并不反对收费行为,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收费与否,由银行自己决定。 央行相关负责人:IC卡是个多应用,在发这种一卡多用的卡的时候,可能涉及到成本问题。人民银行有一个指导意见,各个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收费的标准。 因为收费,储户换卡意愿受到影响,所以银行卡升级相对慢一点。央行还没有出台对于换卡进度的强制要求,磁条卡盗刷责任认定又相对模糊,银行也缺乏置换磁条卡的动力。 为了解决当前银行卡升级缓慢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认为,应该由银行为升级银行卡买单。 杨立新:技术提高了,对这张卡应该升级,升级的义务应该是银行的,这不应该是客户的义务,储户把钱存在你那,结果银行卡升级,还得储户拿钱,这是银行的责任。(记者丁华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