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渊二论降调:警惕声乐界的技术躺平与艺术投机
来源:百度头条      作者:唐渊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29
摘要:昨天发表了一篇文章《唱歌降调是技术缺陷还是智慧选择》,有朋友想了解其中两个故事的更多信息,也有朋友想了解完全声乐对降调演唱的更多观点,我这里一并补充作文。 1976年,上海京剧团受日本邀请演出《智取威虎山》,原计划由北京演员耿其昌担任杨子荣,童

昨天发表了一篇文章《唱歌降调是技术缺陷还是智慧选择》,有朋友想了解其中两个故事的更多信息,也有朋友想了解完全声乐对降调演唱的更多观点,我这里一并补充作文。
1976年,上海京剧团受日本邀请演出《智取威虎山》,原计划由北京演员耿其昌担任杨子荣,童祥苓仅以艺术指导身份参与。但因日方坚持“原班人马”,最终童祥苓与耿其昌分演上下半场。但当时童祥苓嗓音有问题(传言声带受损),所以在日本演出时只能降调演唱,但依然凭借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成功完成了演出任务,获得日本观众热烈反响,甚至引发观众掐花投掷舞台的盛况。
童祥苓降调演唱仍然获得成功,一方面说明他实力卓越,另一方面也说明降调是一种常见的应对嗓音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整歌曲 的调性来降低演唱难度,使歌手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可见,降调演唱在艺术表演中是合理的、情有可原的,它在不影响作曲意境和充分发挥演唱者水平的前提下,使歌唱者能够更自如地展现其演唱实力,如果处理得当,并不会太多破坏歌曲的整体意境,甚至有个别情况可能效果更好。
降调和升调一样,幅度应根据个人嗓音条件而定,一般降半个调至一个调即可,过多的降调会破坏歌曲的风格和韵律特色。但是,我们应该纠正的误区是,有很多人以此为依据,大谈降调的合理性,为唱不了高音找理由、找借口,试问,如果当时童祥苓嗓子没有问题,有信心唱原调,他会选择降调吗?我估计他不会,降调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采用的保守方法,因为降调多多少少会影响效果;如果说童祥苓尽管嗓音不佳且面临外界限制,他仍然通过降调演唱等方式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如果唱原调,他会更加成功。
我在担任全国职工演唱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评委主任期间,就有评委问“咱们这次比赛出现了《打虎上山》,是不是要先查一查是不是原调再打分?”我的解释是,降调或升调演唱对歌曲的风格和韵律特色会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不需要核对调高也能听出来,尤其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同样是降调,还有一个京剧故事。据说,当年上海京剧团排演《智取威虎山》交响乐(于会泳把李勇奇一段唱“这些兵急人难……”改编成无伴奏合唱版本),杨子荣的演唱者是上海乐团的男高音许幼离,嗓音条件非常好,为了唱好杨子荣,他特别求教了童祥苓先生,他的名气不大,但是实力很强;当时的高层原先是想请朱逢博的丈夫施鸿鄂来演唱杨子荣的,施鸿鄂英雄般的音色的确很独特,深受观众喜爱,不过他演唱的高音部分很吃力,所以他提出条件,希望能够降调演唱,这可不行啊,因为,本来交响乐杨子荣的唱段调门就是D调,比京剧E调降了一个调,如果施鸿鄂再降一个调,那整个乐队的音色就会受影响,就会显得暗淡,因此不能答应施鸿鄂的条件,最终杨子荣的演唱者是许幼离。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写《绿水青山我家园》这首歌一开始定调是降E调,最高音是嗨C,为了降低翻唱者和伴唱人员的难度,最后定调是D调;但还是出现新问题,乐队要求降为C调,因为D调管弦乐不容易出声;为了不破坏歌曲的风格和韵律特色(演唱示范一下),我没有继续降调。完全声乐理论认为,男高音女高音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音域要超过两个8度,二是音高要达到嗨C,或者连续、稳定、有内容的部分要达到高音B;唐渊词曲唱《绿水青山我家园》超过两个八度,高音达到高音B,所以这首歌是测试男高音女高音水平的衡量歌曲。欢迎大家网上搜索此歌挑战检验!
经常有专家说“歌唱降调丢人吗?不丢人!”此观点很多网上授课的专家都在模仿。丢不丢人我不敢说,因为“完全声乐”与“常规声乐”要求和标准不一样,相比长期以来被广泛接受的偏执于声音训练的常规声乐,完全声乐则要求歌唱要有思想、有文化、有智慧,有嗓子、有脑子、有样子,全面、系统、完整提升演唱水平;按完全声乐标准看,很多时候降调演唱对歌曲内涵的表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家觉得呢?
【唐渊】词曲唱音乐学者,声乐理论研究者,全国职工演唱大赛副主任、秘书长、评委主任,责任天下文化院院长。
唐渊主讲,讲我该讲,理性发声,责任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