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网_责任天下网

热门关键词: 责任大使  中国责任  责任唐渊

责任联盟

更多
音乐文化旗下栏目:

唐渊:本融唱法vs跨界唱法,不要勉强要精准

来源:百度头条      作者:唐渊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5-02
摘要:常有人问我,本融唱法是否等同于跨界唱法?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此前,我在思考本融唱法的命名时,考虑过诸多名称,如跨界唱法、综合唱法、复合唱法、融合唱法、混合唱法、随性唱法、随心唱法、个性唱法、特色唱法等。最终,我确定采用 本融唱法 作为学术名称

​常有人问我,本融唱法是否等同于跨界唱法?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此前,我在思考本融唱法的命名时,考虑过诸多名称,如跨界唱法、综合唱法、复合唱法、融合唱法、混合唱法、随性唱法、随心唱法、个性唱法、特色唱法等。最终,我确定采用 “本融唱法” 作为学术名称。

我之所以否定跨界唱法这一名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概念界定不够精准从字面来看,跨界意味着超越原有的界限或领域。通常认为,艺术跨界是指 “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跨越与融合”,其表现形式涵盖绘画内部的创新融合等。不过,“跨界” 一词的使用具有模糊性和语境依赖性。

从学科结构维度和艺术学谱系分析,可将跨界分为不同层级:一级跨界是跨艺术门类,例如从音乐领域跨越到美术领域;二级跨界是跨艺术品种,像从国画领域转换到油画领域;三级跨界是跨技术流派,如从印象派转变为立体主义。学界普遍认可前两级为典型跨界,而第三级更倾向于 “跨风格”,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跨界。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主要是歌唱风格以及发声方法、技巧有所不同,按照上述分类,应属于跨技术流派,更符合 “跨风格” 的范畴,而非典型的跨界。

其次,作为学术名称缺乏严谨性“跨界” 这一概念过于通俗,在当今社会被广泛滥用,几乎任何领域的交叉都被称作跨界,这使得该词失去了学术应有的严肃性和专业性。若将其用于学术场合,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就如同一个人小名叫 “狗剩”,而学名应是更正式、规范的名称,“跨界唱法” 在学术层面就存在这样的不严谨问题。如果勉强使用已经被滥用的词汇,也会显得专家的词汇量和创新性不足,就像遇到开心的事情只会说“好”。

再次,核心特征的差异 “跨界唱法” 相比,本融唱法更着重强调 “本” 和 “融” 这两个核心特征。

本融唱法要求歌手在保持自身独特演唱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各种优秀的唱法,为自己的演唱服务。尽管有些歌手可能并不注重自身的 “本色”,甚至部分优秀歌手以模仿擅长,但本融唱法始终将 “本” 放在重要位置。

此外,虽然在解释 “跨界” 时,部分专家也会提及融合,但 “跨界唱法” 从字面上理解,更多地侧重于不同表演形式或音乐风格的简单结合,而本“融”唱法则直接从字面上深入到唱法的本质层面,更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综上所述,“跨界唱法” 的概念即使并非完全错误,但它不能准确表达本融唱法所蕴含的独特内涵,所以无法等同于“本融唱法”。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现代艺术发展中,不同艺术品种甚至不同技术流派之间的融合与跨越也常常被广泛认为是跨界的范畴,而且在声乐领域,从一种唱法成功转换到另一种唱法并形成独特风格,也可被视为一种跨界创新,不能完全否定其跨界的属性;但作为学术名称,最好不要“勉强也行”,而应该恰到好处,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和误解。为了更准确地表达相关概念,在不同的表达场景下,可参考以下术语使用建议:

【唐渊】词曲唱音乐学者,声乐理论研究者,全国职工演唱大赛副主任、秘书长、评委主任,责任天下文化院院长。唐渊主讲,讲我该讲,理性发声,责任天下!

责任编辑:唐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投稿   |   广告申请   |   链接申请   |   不良反馈
Copyright@2006-2020 WWW.ZERE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电话:13357182003(合作热线)    邮箱:1059030785@qq.com
京ICP备1900372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1701

  

责任天下文化院主办 中国责任研究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