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网_责任天下网

热门关键词: 责任大使  中国责任  责任唐渊

责任联盟

更多
音乐文化旗下栏目:

唐渊:演唱者的二次创作不能理解为音不准

来源:百度头条      作者:唐渊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15
摘要:完全声乐特别重视歌唱的文化性,本融唱法提倡歌手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唱出自己的特色。需要纠正的一个误区是,唱歌时音不准,跟演唱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在处理歌曲时采用跟歌谱或原唱不同的唱音,不是一回事,对歌曲的不同处理不是音不准,有时反而是必要的二

完全声乐特别重视歌唱的文化性,本融唱法提倡歌手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唱出自己的特色。需要纠正的一个误区是,唱歌时音不准,跟演唱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在处理歌曲时采用跟歌谱或原唱不同的唱音,不是一回事,对歌曲的不同处理不是音不准,有时反而是必要的二次创作。这一观点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音不准主要是由于耳音辨别能力不足、气息控制不当以及技术技巧欠缺等原因导致的。音准问题并非“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改善的,关键在于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持续的周期性练习。此外,音准问题可能与气息速度和声带使用不到位有关,而进一步强调了发声位置和状态对音准的影响。这些都表明,音不准是可以通过努力纠正的,而非不可改变的先天缺陷。

演唱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在处理歌曲时采用不同的唱音并非简单的音不准问题,而是涉及到演唱者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二次创作。例如,在流行演唱中,演唱者需要通过气息控制、音色运用和情感表达来展现作品的内涵,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时,演唱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并能够准确掌握演唱技巧的使用规律,才能更好地将演唱技巧转化为艺术表现力。这说明,合理的艺术处理和情感表达是演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不是单纯的音不准。

还有,在现场表演中,过度依赖音准校正工具可能会损害歌手的形象和情感表达。这表明,演唱者在处理歌曲时,有时需要保留自己的特色和情感表达,而不是完全按照标准音准进行演唱。这种处理方式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必要的二次创作,而非音不准的表现。

音不准确实是一个需要通过训练改善的技术问题,而对歌曲的不同处理则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也不能混为一谈。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先注重音准的训练和基本功的提升;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演唱者,则可以在保持音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艺术处理和情感表达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这种平衡是演唱艺术的重要体现。

责任编辑:唐渊

上一篇:深思:完全声乐与传统声乐并非完全对立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投稿   |   广告申请   |   链接申请   |   不良反馈
Copyright@2006-2020 WWW.ZERE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电话:13357182003(合作热线)    邮箱:1059030785@qq.com
京ICP备1900372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1701

  

责任天下文化院主办 中国责任研究院指导